發布日期: 2021-09-03 14:36:18 瀏覽次數:次
圖片來源:新華網
8月31日,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。住建部部長王蒙徽、副部長倪虹、副部長黃艷圍繞努力實現全體人民“住有所居”介紹有關情況,并答記者問。
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
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
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,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是完善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的一個重要措施。這幾年來,住建部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:
第一,加快建立以公租房、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。
第二,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。
第三,建成了規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。2008年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,幫助了2億多困難群眾實現了安居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,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,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,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。
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
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
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,住建部圍繞著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,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:
第一,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這是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根本遵循。
第二,落實城市主體責任。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,多策并舉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第三,建立人、房、地、錢四位一體的聯動新機制,因城施策,因地制宜,堅持從實際出發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
倪虹表示,經過兩年多的實踐,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。下一步住建部將繼續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,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
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
住建部副部長黃艷表示,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,從2017年起試點探索,總結推廣地方實踐經驗,完善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,加強督促指導,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:
第一,做好頂層設計。去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該指導意見明確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總體要求、目標任務以及政策機制。
第二,加大補助支持。中央安排補助資金,支持各地有序實施老舊小區改造。從2019年以來,中央財政共下達了超過2450億元的補助資金。
第三,強化督促指導。逐年確定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,指導各地加強統籌,細化措施,落實政策,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。同時,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黨史學習教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實踐活動重點,加快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。
第四,推廣典型經驗。社區治理能力水平是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支撐,住建部總結了先行地區在發動群眾參與共建、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、加裝電梯等方面的創新實踐,推廣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,整體提高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水平。
黃艷介紹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將基本完成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21.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。2019年-2020年,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.9萬個,惠及1088萬戶居民。2021年,計劃新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5.3萬個,涉及居民900多萬戶,截至7月底,已開工建設4.22萬個小區,涉及764萬戶,占整個年度目標的78.2%。
五項制度、六項政策
幫助新市民、青年人緩解住房困難
針對新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住房困難問題,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表示,重點推出五項基礎制度和六個方面的支持政策。
五項制度:一是針對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體特點,明確保障標準,建筑面積一般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,租金低于同地段、同品質的市場租賃住房租金,就是小戶型、低租金。準入條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情況來設定。二是堅持供需匹配。三是明確地方責任。四是賦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權,可以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、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、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等來建設,采取新建、改建、改造、租賃補貼等多種方式、多種渠道籌集房源。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,引導多主體投資,多渠道供給,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。
六項政策: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。二是簡化了審批流程。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,可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審查建設方案,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后,由相關部門辦理立項、用地、規劃、施工、消防等手續。三是中央將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任務給予一定的補助。四是降低有關稅費。財政部、稅務總局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出臺了公告,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。五是對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,執行民用水電氣的價格。六是加強金融支持。
文章來源:國新網